在9月18-21日举行的东亚峰会能源论坛上,东亚峰会多国代表表示,国家存在能源短缺问题,能源结构急需调整,希望能够和中国加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业内专家认为,加强合作,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实施“走出去”全球布局的重大机遇。
印度尼西亚研究技术与高等教育部研究与发展司总司长默罕默德·迪米亚帝表示,作为东亚第一大能源需求市场,印尼在2030-2035年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的局面,发展可再生资源是唯一的出路。印尼期望在205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3%。希望能够在新能源领域和中国进行合作。
柬埔寨工业与手工业部副国务秘书邓西尼表示,绿色能源互联互通是合作的重要内容。希望加强地区之间合作,特别是和中国的合作,开发高质量平价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和配件,让东盟国家人民更有机会使用到这些设备和附件。
此外,印度、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希望与中国加强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印度总理莫迪在中国访问期间,与天合、晶澳等四家光伏企业签订合作备忘录,并表示希望在2022年实现光伏装机100GW。
业内人士认为,东盟国家期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布局全球的重大机遇。一方面,东盟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有诸多优惠政策,中国企业在当地建厂,能够规避美、欧等国家的贸易壁垒,使企业不至于失去当地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一些组件企业兼做电站运营商,东盟一些国家,比如柬埔寨,电费较贵,在这些国家投资建设电站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转型更为容易。
事实上,不少新能源企业已经开始了海外布局。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今年5月在马来西亚槟城的工厂正式投产,预计将分别实现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年产能500MW和450MW。天合光能在泰国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已经开工,预计建成后分别实现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年产能700MW和500MW。晶澳太阳能在马来西亚槟城的工厂10月也即将投产。此外,天合和晶澳在印度建厂的事宜也在讨论中。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晶科计划以马来西亚制造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提供组件还是投资电站。此外,晶科在中东和非洲也已经有500MW的电站投资项目储备。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未来天合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度,不管是制造业版块还是下游电站投资版块,会更加积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