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金融市场

您所在的位置:
信用市场“正常化”从未间断
 

  我们在今年年初已经提出信用市场“正常化”正在加速,尾部风险上升后防踩雷是目前信用市场重中之重,而降息后的低利率环境对实体财务成本核算下降的传导阻碍重重,“正常化”步伐在目前经济增速下行、发债人微观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从未间断。未来更多的信用风险事件需走完违约-维权-回收三个完整的信用事件处理流程。此外,在天威集团逾期付息事件后,央行刚兑金身已被打破,但广西有色、舜天船舶等国有企业近期安度兑付期后,国有属性对信用资质的加成意念在市场中得到重新加强,在此我们也提示在市场化和国企改革加速的背景下,企业属性对信用品质影响下降是大势所趋。

  由于此次“二重事件”已被市场充分预期,预计若发生违约对整体信用市场的负面冲击有限,而在信用债供给压力仍不足惧的情况下,资金配置需求仍主导着此轮信用利差收窄趋势,特别是6月份股市下跌后“过江龙”资金的涌入现象极为明显。但近期我们也观察到,类似于鄂华研、蒙奈伦等“瑕疵”发行人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同时不少中低评级发行人通过无担保、抵押债券获得相对于当期银行贷款更为廉价的融资成本(以房地产行业最为明显),信用风险溢价在信用利差的决定组成占比或已降至较低水平。而目前信用风险的累积和继续暴露下,信用风险溢价在利差决定中的戏份将重新得到重视。在信用策略上,维持投资中高评级债券的建议。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工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