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金融市场

您所在的位置:
债市价格稳定性下降 债务风险隐现
 

  近日,在有关我国经济前景的争论中,债务问题是投资者绕不过去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我国推进高负债企业去杠杆化的迫切性日益提升。近日,平安证券发布分析报告指出,债务风险恐怕是今年债券和股票市场同时面临的首要风险。总体来看,债务风险出现了脱离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向金融市场渗透的迹象,随着整个债券市场的价格稳定性在变差,利率的波动将逐渐加大,投资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据瑞银估算,2015年非金融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近260%。此外,为支撑经济增长,决策层将2016年全年新增信贷目标从去年的18万亿元提高至23万亿元。按此速度,预计到2020年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将超过300%。

  为何近年来我国债务增加如此之快?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最初几年,政府采用了非常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鼓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款,鼓励银行积极放贷以促投资,并大幅放松了房地产调控。尽管自2011年以来信贷增速有所放缓,但仍远超名义GDP增速,因此总债务占GDP的比重仍在快速攀升。

  在汪涛看来,新增债务中用于还息的比例不断提高。过去几年,整个经济体利息成本占GDP的比重不断升高,企业偿债负担加重。

  如今市场人士普遍比较关心的是中国债务危机是否处于危机爆发边缘。事实上,债务危机的爆发可能并不存在某个“触发水平”。汪涛表示,从宏观层面来说,我国债务主要是靠很高的国内储蓄,通过银行来融资的。一国所能承受的债务水平取决于其储蓄率高低,我国的国民储蓄率超过45%,有力地支撑了过去投资和信贷的繁荣。而且我国超过95%的债务都是国内融资,这既是因为过去20年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相当可观,也是因为外债流入规模较小,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也是如此。

  此外,新增债务中用于还息的比例不断提高,瑞银认为这种趋势不可持续。“根据估算,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用于还息的新增债务已超过10万亿,相当于15%的GDP,且未来几年还可能显著增长。除非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改善,或僵尸企业的坏账大量核销,否则目前的趋势难以持续。”汪涛如是分析。

  汪涛认为,“现在距离系统性风险爆发可能还有几年时间。银行流动性的最佳观测指标是银行的贷存比。目前官方贷存比较低、尚不到70%,但如果考虑到非贷款资产和表外信贷以及理财,分子分母调整后的贷存比接近90%。”

  至于如何化解债务危机问题,长江期货分析师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债转股的提出正是防患于未然的举措。“当前中国企业债务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下降,但上游行业负债率上升较快;二是民营企业负债率下行,但国有企业负债率上升较快。”

  上述长江期货分析师同时认为,当前企业部门的债务隐忧在国有企业为主的上游和公用事业部门的负债率上最为明显。比较2008年至2014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国有企业权益占比较高的行业,呈现出显著的资产负债率上升、营收增速和资产周转率低下的特点。其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化工和电力、热力、燃气等行业尤其明显。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工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