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金融市场

您所在的位置:
养老金入市有助提高A股投资属性
 

  养老金入市的话题再次成为市场热议。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近日在个人养老金制度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养老金能够发挥长期价值投资优势,改善资本市场投机性强和波动性大的痼疾,并推动公平、有效率的经济增长。

  去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明确,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人社部已经多次表态将确保今年启动养老金投资运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上周表示,人社部正在协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制定相关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策略,对短期、中长期投资目标和风险管理政策作出明确规定,并且确定相应的资产配置方案,确保这项工作今年能够顺利启动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据机构测算,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资金规模约2万亿元,按30%的上限,理论上最多约6000亿元资金可入市。对于这个理论上的投资规模,市场普遍预计养老金将持谨慎与稳健的态度,初期入市比例不会很高。养老基金作为“养命钱”,入市投资首先得拧紧“安全阀”,确保基金的绝对安全始终是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不会为了短期收益铤而走险。由养老金带来的新增流动性真正影响到A股市场,恐怕还有一个过程。

  但需要看到,养老金入市资金量逐渐增多是必然趋势。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社保基金1.8万亿元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达到15.14%。社保基金取得较为理想的投资回报率,长期明显跑赢CPI升幅,对养老金入市运营具有借鉴意义。当然,投资者不能把养老金入市的预期收益与社保基金过往收益进行简单比较。社保基金取得较好回报,还得益于股票、债券以外的“另类投资”。

  养老金有望给A股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供应。养老金将逐渐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推动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发展的良性互动,带动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即将于5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将打通由地方管理的社会保险资金的运作通道。对于经常陷入存量资金博弈格局而走熊的A股来说,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是利好。可以预计,养老金与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入市规模增大,以及境外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增加,将改善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增强市场稳定性。

  对于改善投资者结构,目前部分投资者反应较为平淡。在他们看来,近年机构逐渐增多,但市场依然波动过度。其实,A股暴涨暴跌、牛短熊长格局难改,投机属性大于投资属性,原因之一是很多机构没能像国外同行那样发挥稳定器作用。A股市场上热衷于短线交易的不仅是散户,就连公募基金在内的不少机构也有散户化交易特征,与国外机构秉持的投资理念存在差别。公募基金等机构往往被短期目标所束缚,导致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被抛弃。相比之下,养老金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资金。

  养老金入市将对价值投资理性投资起到引领作用。随着其影响力的提高,价值投资者在A股市场的博弈中占优,有望改变部分机构的短期化交易行为。由此,养老金入市将逐渐提高A股投资属性,抑制过度投机与炒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过,养老金带动A股投资属性的提高,不等于简单掀起“二八行情”。市场普遍预期,养老金与社保基金投资理念相近。而以往社保基金的投资偏好表明,低估值蓝筹股是配置重点,但并非一概放弃其他股票。去年8月下旬的一项市场统计显示,社保基金共现身331只个股,其中沪市122只,深市主板46只,中小板104只,创业板59只。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工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摘自世华财讯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