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很大一部分地区的楼市都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景象之后,各种抄底的言论再次泛动起来。不管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抑或是房产中介等,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好抄底这件事情:购房者当然是真正希望抄到房价的底,开发商则希望抄底欲望可以让楼市房价翻身,至于房产中介么,自然是想用“抄底”一词来吸引客户,改变生意萧条的现状。抄底言论喧嚣四起,但是真正能抄到底么?实则未必,因此房价泡沫的水太深了,底在哪里都看不见,何言抄底。
中国楼市有房价泡沫,这是很大一部分人的共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事实,但是在具体房价泡沫化的程度有多严重这个问题上,各方的观点恐怕就不太一致了。从一线城市的房价水平和收入比来看,这个泡沫化程度是相当严重的,因为按照正常收入,工作一辈子的积蓄都买不到市区一套100平米左右的小三居。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几乎都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香港房价高,或者说纽约房价高,但是按照当地收入水平,工作一些年还是能够买得起一套房的,根本不存在工作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的情况。在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打压之下,房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跌幅,但是远远没有达到调控的预期,更没有达到社会购房民众的心理房价预期。在一些房价泡沫化程度高的地区,房价至少得跌去五成或以上才真正算是去泡沫化,才有抄底的可能。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房价,估计也得跌去三成及以上才有可能抄底,否则的话,抄底只能把购房者自己给抄进去,成为楼市泡沫的牺牲品。即使降了一些价,但现在的房价总体上还处于高位运行态势,根本不具备抄底的条件。
真正决定房价之底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房产价格和实际价值的契合度。现在房产价格和实际价值是严重偏离的,在理性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价格和价值是应该基本重合的,即使有波动,偏离幅度也不大,这是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房产的实际价值决定着房价的真正之底。第二,国家的楼市调控政策。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型而来的非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经济领域的计划色彩很浓,行政干涉社会经济的能量很大,影响也很深,楼市之所以呈现出这种完全不正常的状态,就是国家时而救市,时而调控的恶性后果,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房价之底,尤其是短期内的作用特别明显。第三,购房理念和购房心理。作为真正能够决定房价走势力量的购房者群体,本应该是最有决定性力量的楼市房价博弈群体之一,但是却成为了弱势群体,其原因就在于其内部观点的分裂以及力量的分散,根本无力统一行动,最终被其余的楼市利益集团给各个击破,成为楼市垫底的群体,他们能够决定房价的底,如果都能够保持一种相对理性的购房态度的话。
抄底楼市,既需要运气,更需要大局观、技巧和实力,购房者不要轻言抄底,而是花点时间踏踏实实研究楼市大势和当地楼市环境,只要买到性价比合理的房源就应该感到满足了,不要指望抄底,因为那的确不容易。
注:本页面信息由世华财讯提供,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