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投资银行

您所在的位置:
第十三届中国工业论坛在京举行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指导单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中国工业报社主办,主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第十三届中国工业论坛在京举行。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经联名誉会长顾秀莲出席论坛并致辞。她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都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为清除了制造经济发展结构性的障碍,而在理论上做出概括,在政策上做出前瞻性的安排,深刻分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的都是我国发展过程当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体制性矛盾和问题,是破解机构性问题的方法论,体现的是结构性改革的思想,也都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落实。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的部署,指出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的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果作为主攻方向等等,这个不仅为中国制造赋予了时代定义,也为中国制造突围破局指明了方向。工业强国都是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党中央国务院6月份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职称和基础保障,强调产业供给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提到产业工人就不能不提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只有以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才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个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所在,没有优良的品质制造强国就立不起来,目前中国制造都以质量为发展的道路还仅仅是开头,未来仍然任重道远。

  长期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等方面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做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根基,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产能过剩和存量债务问题突出,综合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投资回报率可以说是在逐年的下降,特别是我们投资和经济增长之比,去年达到了最高点,大体现在我们要一块钱的GDP的增长要6.9,接近7块钱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在十几年前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要投4元的投资就可以换得一元的GDP的数据,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体经济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掌握信息化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强信息关键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各类尖端学科,尤其是要把互联网的尖端技术结合起来,渗透融合教会会产生前沿的学科,比如说现在很风行的人口智能,而且据了解列入国家级的重大科技专项,他本身就是计算机信息论控制论等信息技术,加上数学、哲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结合,如今发达国家正在把人工职能上升为国家的战略,纷纷出台规划,抢占制高点,据了解我国有关部门正在编制人工智能和专项规划,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提前响应。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李汝革;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国家统计局原局长、福建省工业互联网产业协会会长、经济学家邱晓华等人也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主旨论坛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主持。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抓手。本届论坛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产业、行业发展,聚焦智能制造生产方式,探索中国工业从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前行路径,旨在振兴实体经济,以智能制造带动和引领中国工业的创新,激发产业活力和动力。本届论坛主办方设立了“企业创新与发展”、“一带一路与国际产能合作”、“智能制造”三个主题论坛。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亚琼,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叶定达,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周学文,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等政府界人士、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家,就“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工业发展现状,新常态下‘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重点产业发展新政策,中国工业企业转型发展中的困惑、难点,智能制造的未来及国外发展现状等等,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本届论坛还进行了 “国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项目及用户”发布与表彰。据了解,作为一个长期的固定项目,“首台(套)示范项目”自第六届中国工业论坛以来持续发布。这一活动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及中国工业领域决策层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并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多方有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首台(套)示范项目”的发布与表彰,其深远意义在于促进工业企业以高技术为核心,全力突破关键制约环节,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带动整个产业链提升,从而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通过历届论坛“首台(套)示范项目””的表彰和宣传,有力促进了一大批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零”突破的研制者,推动企业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从“首台套”到“首批次”的提升,进而形成了规模效应,而且有力地延伸了对用户的服务链。同时为已经具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能力,但尚未实现有效对接者提供机遇,构筑了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有关领导、行业组织、企业、媒体代表三百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新华网 2017-07-1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