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特别国债”的事情,看看过去的1998年、2007年发行特别国债后,资本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特别国债从预算管理来看,仍属于政府债务。按照国债余额管理办法,纳入中央财政国债余额管理,在发行时调整国债余额,不列入财政赤字,其收支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特别国债资金发行目的是专门服务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需要。特别国债具有诸多优势,针对特定用途发行,只需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直接手段,用途可以更加灵活。从历史上的刺激政策来看,促进经济稳定的效益明显,政策副作用也较少。历史上,我国共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1998年8月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了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使其满足《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第二次,2007年,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以维护经济稳定运行和缓解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压力。按照历史经验,发行特别国债,财政政策会更为积极,货币政策也将会通过全面降准、降息等方式更加积极。
其次,发行特别国债后A股趋势性走强。1998年宣布发行特别国债后的第二天(8月19日),上证指数由1072点上涨到1126点,日涨幅为5.11%,上涨行情持续到11月17日,指数累计涨幅达20%。之后,指数经历了充分的大周期二次探底(调整未破前低点)后,迎来了1999年经典的5.19行情,股指从1047点持续上涨到2245点,指数涨幅超过100%。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国债的当天,上证指数从4132点上升至4253点,日涨幅为2.9%,上涨行情在小周期技术双底构筑完成(调整未破前低点)后,股指一路震荡攀升,直达6124点历史新高,指数涨幅达47%。由此判断,政治局会议提出重启特别国债发行,有利处于历史性底部区域的A股在多项宏观政策发力下,大概率事件开启有利多头的震荡攀升行情,并展开大家期待已久的长牛、慢牛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