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境内人民币汇率市场第一个开盘日,汇率中间价定为6.7008,突破了6.70的重要关口。也许会有一些标题党会对这个结果大肆渲染,但是6.7008的水平却完全符合理论测算,不过在符合理论测算基础上,实际的汇率中间价如何敲定,则有一定空间。
周一人民币汇率突破6.70,主要原因在于国庆假期美元指数的大幅走强,而美元指数的大幅走强主要是英镑走贬,而英镑走贬的主因在于英国首相特里莎.梅在2016年保守党年会上明确表示,英国不会晚于明年3月底启动脱欧程序,而且更加重视控制移民数量,并称在脱欧谈判中不会给金融服务业特殊待遇,这种表态引发了资本流出,造成英镑走贬。
这一幕让笔者想起了三个月之前,6月24日英国意外退欧之后,英镑大幅贬值,欧元贬值,使得美元指数大涨,从而带动人民币被动快速走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走贬1000个PIPS,并在7月中旬一度贬破6.70的点位。这一幕在国庆假期之后重现,可谓“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9月中旬,人民币汇率即期市场非常平稳,显得有点“缩手缩脚”,这种现象可能是源于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之前的维稳,也可能源于国庆假期之前的维稳,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但是从国庆假期各地密集出台房地产新政上可以看到,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包括汇率市场。周一中间价干净利落地突破6.70,意味着向上的波动窗口已经打开,并不存在“6.70的政策点位”。
如果继续观察“美元走强,人民币对美元走贬;美元走弱,人民币对美元走升”的跷跷板效应,我们发现9月这个跷跷板模式仍然是不对称的,9月份人民币对美元走贬的幅度仍然大于美元走强的幅度,这意味着人民币短期内仍然有走贬的压力,在6.70的空间打开之后,下一步如果美元有一波明显走强的话,会带动人民币继续向上,但是具体幅度取决于美元走势和监管当局的政策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