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周二(20日)进行了1550亿元7天期、650亿元14天期、3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维持在2.25%、2.4%和2.55%不变。由于周二逆回购到期规模为850亿元,故单日净投放1650亿元,为连续第五天净投放。此外,周二有6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根据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统计,本周共有6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一到周五的到期资金量分别为1150亿元,850亿元,1200亿元,1600亿元,1500亿元。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净回笼5350亿元。
近几日,央行连续净投放背景之下,隔夜资金利率有所下行。19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隔夜加权回购利率下行3.36BP至2.3159%,7天加权回购利率小幅上行约1BP至2.658%,14天加权回购利率上行3.78BP。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周二则连续六天全线上涨。隔夜Shibor报2.3450%,上涨1.00个基点;7天Shibor报2.5375%,上涨1.25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3.2040%,上涨1.42个基点。
市场人士认为,短期来看,考虑到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年末叠加1月巨量资金缺口、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继续上行、央行态度并未发生变化、防风险变得更加重要等因素,银行资金面或持续偏紧。在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大背景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面偏紧的格局将会持续,资金利率中枢也难明显回落,同时流动性总体无虞。
招商宏观团队指出,2017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稳健中性”,较之于以往的“稳健”,“中性”表明货币政策将改变目前宽货币、低利率的局面。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大背景下,中性、保守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资产价格。2017年的货币政策将围绕防风险展开,调节好货币闸门是为了改变资产荒的不利局面,推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流动性的好时光已经离我们远去。
央行旗下《金融时报》报道,明年一季度,银行表外理财资产在扣除现金和存款等之后,将正式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的广义信贷指标。该报援引央行人士称,未纳入MPA的表外理财业务增长较快,部分银行业务还潜藏风险,并且表外理财底层资产投向与表内无大差异,一定程度存在“刚性兑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