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势略缓,隔夜供给仍然不足
 

  8月25日,银行间市场隔夜资金供给仍然不足,大行出资期限继续向7天及以上品种倾斜。在央行公开市场单日大举净投放后,资金面紧张局势略有缓解。

  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午盘下跌4.80个基点报2.0141%;7天利率下跌2.86个基点报2.4702%;14天利率上涨8.77个基点报2.8823%。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维持在4.30%。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Shibor报2.0440%,上涨0.10个基点;7天Shibor报2.3640%,上涨0.2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7950%,上涨0.10个基点。

  交易人士认为,目前来看市场流动性总量忧虑不大,央行在重启14天逆回购的同时,要求大行合理搭配资金融出期限,则可能提高利用借隔夜放大杠杆交易的资金成本。

  周四上午,央行在公开市场分别开展了1400亿元7天期和800亿元14天期共计2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单日规模创近两个月来新高,中标利率分别维持在2.25%和2.40%不变。周四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实现资金净投放1700亿元。

  周四为央行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进行14天期逆回购操作,并且明显增加了操作规模。同时连续第三天对14天期逆回购操作询量。预计在央行积极开展对冲操作下,流动性紧张局面有望改善。

  机构观点认为,此次14天逆回购重启的主要目的仍在于缓解短期资金面紧张,并熨平流动性波动,有助于应对季末及缴税等时点带来的流动性冲击。

  有分析指出,央行这一行为的目的主要是减少资金面的波动,同时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避免在流动性紧张时被动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从而释放政策宽松的信号。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未来央行在操作中将逆回购期限继续拉长至28日,那么资金成本(货币市场加权平均价)将进一步上升。

  消息人士表示,央行召集主要大型银行开会,讨论有关流动性管理问题。会议明确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会改变,但为了防止融出资金的期限过于集中,留下隐患,要求银行合理搭配资金的融出期限。

  总体来看,综合央行近期的一系列举措,市场对短期内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已然明显降温。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下,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更低,预计货币政策短期依然偏于实质稳健,市场对后续流动性无需担忧。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16-08-2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