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银行间隔夜利率大涨,公开市场加大投放助益有限
 

  10月25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大涨,非银机构供需结构矛盾突出,流动性依旧偏紧。因例行缴准、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缴税等因素仍有滞后影响,尽管央行公开市场继续大额净投放,对资金面的助益仍很有限。

  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午盘上涨14.38个基点报2.3866%;7天利率下跌13.08个基点报2.4157%;14天利率下跌22.17个基点报2.8722%。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维持在4.30%。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Shibor报2.2380%,上涨0.70个基点;7天Shibor持平报2.4040%,上涨0.3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8140%,上涨0.10个基点。

  交易人士指出,此前两日到下午资金都有明显转暖,大行出钱增多,不过暖势都未能持续,第二日早盘流动性重新紧绷。随着月末临近,资金面短期回归宽裕难度较大。当前主要不确定性仍是汇率贬值引发的资金外流压力,若外汇占款的降速不减,仍需央行进一步补充流动性。在紧绷局面未缓的情况下,周二到期的MLF是否续做仍会影响市场情绪。

  分析人士指出,近几个交易日3个月期左右的跨年资金价格,较往年有提前上涨的迹象。从上周增量续作的MLF,以及周一中标率涨幅较大的国库现金定存招标可以看出,当前市场对跨年资金需求较大。综合近期人民币汇率压力、外汇占款等数据看,跨年资金面确实存在一定隐忧。

  周二上午,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235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1150亿元7天期、850亿元14天期和350亿元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维持在2.25%、2.40%和2.55%不变。当日有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实现资金净投放1750亿元,为连续五日净投放。

  有市场人士表示,尽管央行通过频繁的市场操作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但是期限仍在拉长,导致短期资金成本大幅抬升,流动性短期偏紧。而本周公开市场仍有较大规模资金到期,短期流动性仍需央行继续呵护。

  分析观点指出,考虑到近期央行连续通过公开市场、MLF以及国库定存等工具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持续表明呵护流动性的态度,预计本周央行还将加大短期流动性投放,助力资金面继续恢复平稳。但目前一线房地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都需要向合理价值回归,而这势必要求资金面稳健,不能过于宽松。整体而言,短期央行对于资金面的调控姿态预计还将以中性维稳为主。

  周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744,较前一交易日继续下跌54个基点,跌破6.77整数关口并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刷新逾六年以来最低水平。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弱,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元汇率走强。

  《人民日报》刊登的央行副行长易纲文章指出,从较长时间段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波动率小于绝大多数储备货币,更是远小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而且,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6.5%--7%,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属于最强劲之列。因此,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16-10-2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