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6日最新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2015年9月金融机构外汇买卖(外汇占款)余额为27.42万亿元,较8月减少7612.78亿元,为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且连续三个月创历史最大单月降幅。
数据显示,2015年9月末金融机构外汇买卖余额为274231.66亿元,较8月末的281844.44亿元大幅下降7612.78亿元。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外汇买卖波动较大。1月外汇买卖减少1082.6亿元,2月又增加422.14亿元,3月再度减少1565亿元,4月和5月又连续增加324亿元和321.78亿元。6月再度减少936.92亿元,7月降幅扩大为2491.25亿元,8月降幅则进一步扩大至7238.36亿元。
央行今日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58244.37亿元,较8月末的260885.79亿元减少2641.42亿元,为连续八个月负增长,但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
外汇占款有两个统计口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和央行外汇占款。在央行公布的数据中,两个统计口径分属于不同的统计表。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含义是存款性金融机构购买外汇而占用的人民币资金。2015年1月起更名,英文是“Position for Forex Purchase”,与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资金来源方“外汇买卖”中英文名字一致。
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由央行外汇占款和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合并组成。例如,企业和个人通过与商业银行的结售汇柜台操作,实现外汇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或者银行自身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本外币兑换操作,均计入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表,形成金融机构外汇占款。
然而,只有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进行结售汇操作,实现外汇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才计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形成货币当局的外汇资产,这样才会影响基础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