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基金与绿色PPP、绿色保险、以及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内的环境权益市场等绿色金融市场稳步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周燕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责任资金和绿色资金,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参与绿色投资。
保险资金缺乏绿色投资行业标准
《21世纪》:保险机构参与绿色投资有哪些价值和意义?
周燕芳:与资本市场中其他资金相比,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风险管理专长的特点,资金属性与绿色投资契合。未来将催生与之相对应的巨大的绿色投资需求。
保险机构开展绿色投资具有战略意义。首先,现代公司治理已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进入到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新阶段,开展绿色投资有助于提升保险机构社会形象,为企业发展获得更多支持。第二,开展绿色投资有助于完善保险机构的投资框架。第三,绿色投资有助于保险机构对冲气候变化带来的转型风险。第四,绿色投资有助于保险机构把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战略发展机遇。
《21世纪》:保险资金参与绿色投资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
周燕芳:当前国内保险资金对绿色可持续投资的认知和实践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绿色可持续投资的制度体系、规范标准、信息披露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开展绿色投资实践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保险资金缺乏绿色投资行业标准。二是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尚无国家层面的优惠政策。三是绿色投资信息披露不充分。四是绿色投资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例如,保险机构缺少对相关企业和项目“绿色程度”的判断依据,在运用保险资金进行绿色投资时较为保守。目前,仅有绿色债券取得官方认证,其他诸如债权计划、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尚未明确是否具有绿色属性,导致在选择上述投资标的时,无法优先考虑绿色产品。保险投资的高安全性需求,也使得保险资金投资高度注重信用风险,标的投资以固收类产品占绝对主导地位,非标的投资金融产品则主要投向交通运输、公共事业、能源等领域,融资主体以大型央企、国企等资产质量良好、风险可控的主体为主。
建议出台降低资本占用激励措施
《21世纪》:对于这些挑战和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周燕芳:首先,出台降低资本占用激励措施。保险机构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者,在对相关资产进行配置时往往会比较谨慎。建议针对绿色投资,尤其是绿色股权投资,在设定资本占用系数方面应该有政策鼓励的体现。
例如,参考银保监会2021年12月30日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下对于绿色债券的设定,即“金融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以及其他境内标准化债权类投资资产属于支持碳减排项目绿色债券的,设定调控性特征系数K1,赋值为-0.1。”可以差异化的调整保险公司权益资本占用因子,通过设定绿色投资调控性特征系数,对绿色股权投资占比超过一定比例的保险公司,调控性特征系数为负,从而适当降低其权益资产的资本占用因子。这样的话,也可以保证行业在加大绿色投资支持力度的同时,维持整体偿付能力的相对稳定。
其次,出台增加税收优惠激励措施。建议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在绿色债券及相关债权项目上,对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投资者给予一定税收政策优惠。
再次,建立绿色企业的相关标准和公共绿色投融资数据平台。建议尽快制定绿色企业的相关标准,建立公共绿色投融资数据平台,完善绿色评级和认证。
比如,单位营业收入碳排放指标、单位产能的能耗标准等,企业根据官方标准判断是否符合绿色要求,并在官方网站自行披露。再如,对于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建筑,采用单位面积能耗、水耗等标准,由环保部门认定是否属于绿色建筑,认定通过的建筑可在建筑外立面悬挂官方统一设计的绿色建筑标识。鼓励政府、企业优先租赁绿色建筑。针对国内上市公司,强化ESG相关信息披露,提高投资透明度,打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绿色投融资瓶颈。
此外,制定保险资金负责任投资原则及绿色投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拟定保险资金负责任投资原则及绿色投资评价标准,对已公开的《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等行业绿色标准进行合理性改造,在投资标的对环保、低碳、循环的贡献要求,绿色投资产品的持仓要求和持仓比例等方面做出具体性规定,形成规范的保险业绿色投资标准。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致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