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日前印发《广西扩大企业信用类债券资金使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多个工作目标:
——发行规模不断增长,2021-2023年,全区信用类债券平均每年发行规模达1500亿元。
——发行主体有效培育,实现过半设区市拥有信用评级AA+级及以上企业,各设区市信用评级AA级及以上国有企业比例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成功发行信用类债券的县级主体增至10个以上。
发行品种不断丰富,在扩大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等传统品种使用的同时,推动绿色公司债、碳中和债及科技创新债等创新券种实现突破。
推动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21-2023年,全区信用类债券平均每年发行规模达1500亿元。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8-2020年广西信用债平均年平均发行规模为1322亿,2021-2023年年均1500亿目标增幅为13%。
为此广西提出加快债券发行主体培育、加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债券投融资对接机制等措施。
加快债券发行主体培育方面,广西提出三项措施:
推动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通过新设合并、兼并重组、注入经营性资产等方式,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培育造血功能,提升经营水平,增强偿债能力,不断打造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信用类债券发行主体。
做大做强非平台类国有企业。推动非平台类国有企业积极利用自身资源禀赋,聚焦主营业务、提升整体效益、降低资产负债率,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巩固和提升外部信用评级。
培育民营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区域优势企业扶持,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信用评级企业。
加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广西提出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库:采取项目对接、工作会议、调研督导、干部培训等方式,提升区内企业信用评级意识,提前谋划信用评级事项。采集、整理区内企业信用评级信息和拟开展信用评级企业信息,建立广西企业信用评级库,加强企业信用评级服务和运用。
再如,建立债券投资机构库。整理信用类债券机构投资者名录,重点汇编对广西信用类债券投资余额较大的银行、基金、保险等机构信息,以及其他全国知名机构投资者的联系渠道、投资偏好和投资信息,为路演推介夯实基础。
广西还表示,对保险资金投资区内企业信用类债券,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保险机构和发行主体相应贴息。支持银行、券商等债券承销机构利用政策优势,向保险机构主动营销区内企业信用类债券。
设立国有企业信用保障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此次提出,引导信用类债券发行人加大市场研判,实时管控债券舆情,强化债券价值管理,提高市值管理水平,通过舆情引导、债券回购等措施稳定债券市值。
此外,广西要求,实行以市、县(市、区)为单位的资产负债动态管理,完善债券发行、信用担保及履约保障体系,设立国有企业信用保障基金。
今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召开研究建立监管企业信用保障基金会议。会上,国新央企金融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央企信用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经验,指导建立监管企业信用保障基金工作。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了广西国资委监管企业信用保障基金组建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组建信用保障基金,是创新国有资产监管方式、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各企业要深刻领会组建监管企业信用保障基金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推动监管企业信用保障基金的组建工作。
6月,由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广西区直企业信用保障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广西区直企业信用保障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由广西宏桂资本、广西交投等18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其中广西宏桂资本持股20%,是第一大股东。
国盛固收表示,成立省级信用保障基金,意味着省级政府对辖区内政府债务关注度和介入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对公开债务。这实际上是区域内信用层级的整体上移,并降低主体信用风险。
行动计划还表示,统筹辖区内国有企业债务,定期跟踪评估,做好债券发行、资金使用、到期兑付、违约风险防范等全链条监督管理,切实防范违约事件发生。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对我区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杨志锦)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