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摩根大通称已超配中国,看好A股
 

  3月16日,A股、港股等市场迎来强势反弹。上证综指大涨3.48%报3170.71点,香港恒生指数反弹超8%,恒生科技指数盘中涨超22%。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同日涨近8%;MSCI新兴市场指数盘中涨幅扩大至2.8%,为2020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

  摩根大通亚洲及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刘鸣镝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继续看好A股和港股。她认为,沪深300一致预期的盈利在2021年和2022年间提升至了20%和18%。“这明确地意味着,预期在向好。”

  此外,海外股指方面,MSCI中国12个月业绩PE由2004年的12.8倍跌至本周一的9.2倍,估值已相当具有吸引力。

  刘鸣镝表示,摩根大通对整个新兴市场持超配的观点。策略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十分看好新兴经济体市场,尤其是中国。就摩根大通月长期跟踪的58只全球大型新兴市场基金来看,截至2022年1月底,低配中国的基金占比降为17%,此前的占比为37-45%左右,这显示着大型新兴市场基金在逐步增持中国资产。

  她认为,目前A股总体估值较低,业绩增长与成长的信号明确,监管最新表态也给予投资者信心,市场处于恢复当中。具体而言,摩根大通看好中国的IT信息技术产业,同时预计工业、材料、能源及可选消费表现也超预期。在房地产方面,刘鸣镝认为,今年1月,地产估值相对合理。从估值角度出发,目前可被视为调整窗口期。

  刘鸣镝称,具体的反弹幅度取决于核心的几个变量:企业业绩、宏观数据、新冠疫情,及国际地缘局势。

  “这些都将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中国国内股市的表现。”她解释,继一、二月的数据后,尤其是在目前疫情的情况下,市场希望继续观察数据的可持续性,即此次新冠疫情对宏观数据有何影响。 此外,对于地缘政治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市场则希望通过更多的沟通及谈判,降低相关的不确定性。

  刘鸣镝提醒,有两个未被关注到的点是,机构市场对中国的宏观表现并不悲观,鉴于汇率和资金流表现平稳。

  根据摩根大通跟踪的第三方全球基金及买方机构资金流动数据显示,在截至3月4日的前五周内(包含2月),被动型基金进入香港和内地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入为23亿美元,同期的主动型基金资金流入为1400万美元。在2月28日到3月4日的一周间,被动型基金资金呈净流入,主动型基金呈净流出。此后,主动型基金在三月第二、第三周继续呈资金净流出的态势,这由担忧地缘风险所带来的潜在衍生风险所触发,不过,同期被动型基金保持资金净流入的态势。

  消息面上,据新华社消息,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

  美联储周三公布最新利率决议,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0.25%至0.5%,这是美联储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讲话打消了市场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美国三大股指全线上涨。截至收盘,道指上涨1.55%,标普500指数上涨2.24%,纳指大涨3.77%。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胡天姣)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