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龟裂、洪水漫灌、我们是幸存者,在侥幸生活。
不同于每次联合国气候相关会议的分歧与艰难弥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本周发布《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中,来自66个国家的234位相关科研人员将计算公式与指标数据一一列入文内,掷地有声。报告见诸于世,激起共识。这意味着,在事事皆可地缘政治化的当下,气候议题超越此。
当地时间8月12日,欧盟(EU)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博雷利(Josep Borrell)发文,催促所有国家须在明年11月格拉斯哥(Glasgow)COP26气候峰会之前加强减排承诺,加大减排力度。
“按照2015年《巴黎协定》的要求,未来十年对于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至关重要”,Josep Borrell说,“我的同事、欧委会(EC)气候政策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曾总结说,现在阻止失控的气候变化还为时不晚。但这前提是,我们现在果断行动,我们大家一起行动。”
为时未晚,需果断行动
气候变化具有重大的地缘政治影响,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威胁的安全问题,警钟震耳欲聋,证据确凿。它也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Manuel de Oliveira Guterres)所说,是人类的红色代码。
过去30年间,欧盟一直站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线。“这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欧盟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过去也排放了最多的温室气体,欧盟对气候变化负有责任。”Josep Borrell 说。
为应对加剧的气候危机,欧盟在2020年6月通过新的《气候法》,将2050年保持气候中立的政治承诺写入其中,力争到205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气候中立大陆,从而推动其他国家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OP26)之前承担起全部责任。 新《气候法》下,欧盟承诺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由此前2030年的40%提升至55%。
“截至2019年底,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自1990年以来已下降约24%”,Josep Borrell指出,“它表明,仅在本世纪20年代里,欧盟需要立刻减少的排放量要比过去30年间的成果还要多。”
设定目标往往总是容易,困难在于实施,后者也恰为决定性部分。
Josep Borrell表示,欧盟正在讨论如何严格实施“Fit for 55”一揽子方案。“鉴于我们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欧盟希望以身作则,通过政策建议激励其他国家同样雄心勃勃,加大力度,并进行类似的结构性经济转型,如欧盟在绿色协议所规划的那样。”
当地时间7月14日,欧盟宣布最新立法改革提案,即“Fit-for-55”, 计划改革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此次改革将确保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仍与欧盟内部的碳减排目标一致,即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5%。该计划将把欧盟ETS的覆盖范围扩大至航运业以外的建筑业和运输业。同时,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与差价合约将使欧盟开展低碳转型工作的重点从电力行业减碳转向工业脱碳。
Josep Borrell 点明,“Fit for 55”对欧洲的未来至关重要,但它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全球影响。因此,遵守国际贸易和环境规则一直是其从设计自始到落地的核心问题。 欧盟此前持续声明,CBAM要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兼容,尤其要尽可能减小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探索世界碳定价机制,向低碳世界公平且公正过渡
自倡议以来,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被视为一项对欧盟大多数合作伙伴产生潜在影响的提议,它的目标是避免所谓的“碳泄漏”,后者是由于将生产转移至欧盟以外的气候法规不那么严格的国家所造成,这将在既不减少全球排放的情况下,也减少欧盟的就业机会。 CBAM的做法是,对有限数量的高污染进口商品设定碳价格,反映其碳含量,确保其与在欧盟区内产出的商品同等地位,后者因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TS)而被附加碳价格。
但Josep Borrell强调,参与国家、潜在参与国家以及欧盟周边合作伙伴都致力于实施欧盟的大部分气候能源计划,并参与EST或相当于EST的实施机制,而若达至符合欧盟规则水平,上述参与伙伴将被免除碳边界税的征收。
他也由是继续维持欧盟官员此前数次声明,即CBAM并不针对特定国家,而是针对特定商品。“它向我们的伙伴国传递了一个政策信号,即在国内引入碳定价,同时也向外国生产商传递了一个政策信号,即在出口到欧盟的产品中降低碳含量。我们认为最好的结果是CBAM推动在世界范围内一个有效的碳定价机制之形成”,他补充,“已有积极迹象显现。加拿大与日本表明或将制定碳边界调整交规划,美国正在加大对征收碳边境税的探索,中国也刚刚启动了覆盖电力行业的碳排放交易计划。”
全球伙伴正跟上。“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不少主要经济体已承诺实现净零排放。到2030年,全球约60%的碳排放将受制于升级后的气候目标”,Josep Borrell道,“不仅欧盟和美国在提高标准,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也意识到必须做得更多。现在的挑战是确保所有主要经济体在格拉斯哥峰会上采取足够雄心勃勃、可衡量和可核实的2030年目标和气候中立承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气候资金提供者,欧盟将继续与合作伙伴对话,也将继续通过技术援助、技术转让、广泛的能力建设与资金支持等途径,帮助大多数需要向净零排放过渡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目前,欧盟已是正在建设的1000亿美元全球绿色气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最大捐助国。与此同时,新的全球欧洲NDICI基金也正在规划中,该基金30%的资源将被专门用于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目的。
绿色气候基金是2010年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上决定设立的机构,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公约》的资金机制,绿色气候基金将为实现巴黎协定各国承诺的维持全球气候升温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起到资金贡献。作为根据此前决议,发达国家应在2010至2012年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启动资金,并在2013至2020年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必须立即开始绿色转型,经济学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技术告知人类能够做到何种程度”,Josep Borrell总结,“向低碳世界的公平、公正过渡也是舒缓国家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之关键,正如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所自我要求的,气候外交现在是、将来也是欧盟外交政策的核心。新气候法和“Fit-for-55”计划表明,在必要的全球努力中,欧盟能够承担其公平份额。”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胡天姣)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